48‘十三美’完胜百名被服女工
这年,胶东军区后勤部加大了对被服制作的物资投入。千石村这边的军区被服厂的军服制作有了基本保障。但部队人数多,成品布料少,总体供给条件还是比较艰难。
每年的11月上旬是八路军统一更换季节服装的时候,采取的是收旧换新。把指战员们的旧衣收上来,进行拆洗,然后把破旧程度稍轻些的缝补后当做新军服里子、旧棉花能用的,用弹棉花弓架重新弹好,掺在新棉花里缝制棉军衣。
所以,新军服里子带补丁是很常见的事情。起码外用面料是新的。指战员们都不嫌弃,大家都是穷苦出身,这新缝制的军棉衣穿着整齐又很暖和,都很知足。
旧棉衣的拆洗、挑拣、缝补是个很费工的活儿。这几年千石村的妇女们一到10月11月赶制新军衣的时候全体出动。妇救会把妇女们召集起来进行动员,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军衣任务。
被服厂在各部队收来旧军衣,马上下发到村里各家各户,这时候,从村东到村西穿流而过的**河水边,就挤满了拆洗旧军衣的女人们。
村民兵队这期间会加派山道和村头巡逻岗,保证大家安全快速做军衣。
完成旧军衣的拆洗,就开始缝制新军衣了。今年由于八路军增兵比较多,新军衣所需数量比往年大量增加,被服厂长老刘计算了一下时间,觉得如果按照往年速度缝制,压力太大,恐怕很难按时完成任务。
完不成任务,指战员们换不上新军衣,这可不是小事,11月往后天气越来越冷,总不能让指战员们穿着破旧漏风的军服去上战场吧。
刘厂长在与王大河和宋天秀姜四嫂开碰头会时,把问题说给他们听,让大家想办法:如何加快缝制速度按时上交换季军服。
碰头会的结果是秘密召开党员动员会议、召开妇救会员动员会、农救会员动员会,把困难和问题说给大家,群策群力看看有没有新办法加快缝制速度。
第二天傍晚,王大河和宋天秀难得的天傍黑就一起回家吃饭。全家老少十口人热热闹闹的围着炕桌,吃着煮地瓜、萝卜咸菜,喝着苞米面稀饭。
吃着吃着宋天秀扑哧笑出了声。嫂子瞅她一眼笑着对大河说:“他二叔,你瞧瞧他二婶是不是彪了?”大河还没开口,天秀就继续乐着说:“大家继续吃饭,我给恁说个乐事哈。”
啥乐事?原来今天村里妇救会员们仍然结伴缝新军衣,三五人一伙儿凑到谁家边拉家常边缝。女人们凑到一起难免张家长李家短,婆婆妈妈的事儿都拿出来说。
姜四嫂子家炕大人缘也好,来的人多,大伙儿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村里一户新由外地回村住的人家。这户人家也是千石村大姓王姓后人。
回来四口人,当初老两口把祖屋和四亩田地托付给族人,离村三十多年,去南方做小买卖,如今60多岁了,积攒了些钱,想着要落叶归根就带着儿子儿媳回到千石村。
听说把两个十七八岁的孙子孙女托付给了南方亲家,因为俩孩子在城里读书不好带回这山里怕耽误学业。
一家人回来后,这家的儿子就开始忙活竹编柳编。编筐编篓在胶东这边不算新奇,因为当地许多人会编筐编篓。
出彩的是这家儿子在南方这么多年学会的竹编手艺。
他会编许多精巧玩意,同样是用木勾挂在房梁下盛干粮的竹编柳编挂篓,他能把竹片子劈得又细又均匀,还能把竹条染上各种颜色,在竹蓝两边编进几种色彩组成荷花、莲子、牡丹、喜字、鸳鸯、竹叶等图案。
把个家家用得着的干粮篮子,做成了又实用又起到装饰作用的艺术品。
马石山这边的村庄家家一进正屋都是两边是灶台,迎面空中都挂着盛干粮的挂篮篓子,蒸好的馒头饼子这样挂着老鼠够不着,虫儿咬不到,干净透风不发霉。来了客人,迎面就看到这么精美的篮子,可给主家长脸。
同样,胶东乡下家家炕上都用的针线杂物笸箩,他也是编成彩色花鸟图案,拿到山外集市上去卖,一摆出来就很吸引人,要价也不算高,头一天就把带去的几十个笸箩挂蓝全卖完了。
一到山外几个镇子赶集的日子,他就赶上自家的小驴车不紧不慢地,拉上几天里编织的各种篮子笸箩甚至竹编摆件,到天黑回来,你看他车上吧,基本没剩下几件。
村里人七嘴八舌地羡慕人家,能有这么个独份儿的养家好手艺,再听听人家的名字:人家叫王璀璨。谁羡慕嫉妒也罢,佩服也罢,人家就这么璀璨,王璀璨。
说起王璀璨的媳妇,爱聊天爱传话的女人们打听过了,媳妇是王璀璨在南方娶的江南女子,名叫石三梅。
石三梅,多好听的名字。纤巧水灵的江南女子,在北方乡村千石村的女人堆里特别显眼。
有好事的媳妇们找机会细细端量过石三梅,在璀璨媳妇身上找出十三种美来:典型的江南女子皙白的脸,两道特别弯的细眉,一双水润的杏仁眼。高鼻梁,小巧的嘴。
她走起路来步态又轻又稳,细腰微扭,圆腚微翘,纤细的十指白嫩细滑,好似从来不刷锅碗不洗衣裳没干过粗活。
与女人说话未曾开口人先笑,与男人打招呼微微点头低眉垂眸。上谁家串门,坐下后双手叠放在膝盖上,坐有坐姿端庄秀美、说话轻声轻语,让千石村这些习惯大嗓门说话的女人们,居然有些自觉羞惭。
于是就有些巧嘴的女人们,叽叽喳喳人前人后地把石三梅叫成十三美。
人家石三梅听到后,也不知道是南北口音有差别没听懂,还是人家根本不在乎被叫做十三美,女人们觉得反正不算是贬义,就这么叫开了。
宋天秀笑的是啥?笑的是今儿一天里,这些爱嘁嘁喳喳的女人们,齐齐地在十三美面前吃了瘪。
事儿是从在姜四嫂家那帮子结伴做军服的女人们,一起比赛缝制速度开始的。千石村的妇女们做军服好几年了,应该说个个手头速度都不慢,比赛结果居然差上不下。
就在这时候,十三美提着篓子来姜四嫂家取定制的斧头和撅头、铁锨头。
姜四嫂赶紧招呼她上炕坐下,然后姜四嫂去院子的烘炉旁取打好的几件铁家什。
就这么一会儿功夫,有那嘴闲不住的媳妇,想逗逗这十三美:“我说璀璨兄弟媳妇呀,你看大伙儿都在忙活着帮部队被服厂做军衣,你也是咱村媳妇子,也该和大伙一样缝几件。”
十三美微微点头:“可以的呀。”
旁边一媳妇撇撇嘴:“瞧她那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样儿,会拿针么。”
十三美声色不动:“会的呀”
那媳妇好事儿,拿过手里正要上的衣襟:“那你把这衣襟上了吧。”
十三美双手接过来:“好的呀。”
大伙眼错不见一会儿功夫,十三美纤指飞动很快上好了衣襟。那媳妇要是个精明的,就该顺着台阶接过军衣闭上嘴。
可她缝了半头晌军衣正闷得慌,看看炕上大家手里的活儿基本都到了上衣领这一步了,就提议十三美和大家一起比赛谁上衣领上的最快。
说时迟那时快,一个媳妇把姜四嫂放在炕上的军衣递给十三美,喊了一声开始,大伙就赶紧忙着把衣领与衣身接缝缝好。
大伙低头忙活自己手里的活儿,等抬头看十三美,只见十三美早把衣领上好放在炕上。
那媳妇脸上就挂不住了:“这个不算,俺们还没看到你啥时候缝好的。”紧接着那媳妇麻溜下炕,上另外几家去喊人来比赛。姜四嫂一把没拉住只好由她去了。
很快,院子里涌进二十多个老少女人,大家听了那媳妇的讲述,一是好奇看样儿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十三美真的会针线活儿?二是好奇十三美真的针线活儿做的飞快?再是女人们本就好事儿,巴不能有点新鲜事儿瞧瞧。
于是,姜四嫂家成了赛场,女人们四个一波五个一波地和十三美比赛上衣领,居然没有一个能比十三美更快。
来姜四嫂家的二十几个女人比赛完了,挑头那媳妇还不算完,非要拉着十三美上被服厂和那些专业的被服工人们比一比。
十三美仍然不动声色地说:“好的呀”就随着大伙儿往被服厂走。
接到过上级传来的信息,知道十三美底细的姜四嫂又好气又好笑:这些娘们自己比不了人家还不赶紧认输,还拉着人家去被服厂与更多的人比赛,一会儿就被打脸。
女人们叽叽喳喳来到被服厂,被服厂刘厂长迎出来,女人们拉着十三美争先恐后地告诉刘厂长,要被服厂工人们来和十三美比赛上衣领。
刘厂长一听,这是好事哦,激发一下大伙的工作情绪。再说半成品军衣多了去了,拿来就可以用。于是,被服厂工人分成二十个人一批,与十三美比赛手工上衣领。
一通比赛比下来,近百个被服厂工人没有一个能比十三美缝得快还缝得好。
那挑事儿的媳妇这回服了,是心服口服的服。这媳妇脸皮厚,上前拉着十三美说:“璀璨弟媳妇,俺可是真服了你了,没想到你这是高手高手高高手哇!往后你可得多教教俺。”
在场的所有人都哈哈大笑。十三美微微翘了翘嘴角:“好的呀。”
大伙儿边调侃着那挑事儿的媳妇边往家走,赶过来的姜四嫂子对十三美说:“璀璨弟媳妇,咱村这些媳妇儿婶子们说话直,没有坏心眼,大伙是和你玩笑的,你可千万别生气。”
十三美点头微笑,轻声慢语的江南口音:“我知道的呀,我不生气的呀。”
姜四嫂子回到家对回到炕上继续做针线的女人们说:“服了吧?你们这些不知道深浅的东西,知道人家璀璨媳妇是干什么的吗?”
女人们好奇:“会是干什么的?”
王璀璨一家人回村不久,村党支部就收到上级传来的这家人在江南的情况。说经过详细了解这几人,认为这家人比较可靠,可以放心他们长居军工基地所在的千石村。
姜四嫂子点着那挑事儿媳妇的额头:“人家石三梅是江南有名的绣娘,做得一手好绣活,是又快又好的那种高手。”
那媳妇立刻埋怨姜四嫂:“四嫂子,那你不早点告诉我,哪怕当时你拉住我也好。”
姜四嫂乐了:“你想想当时你那劲儿我拉得住你么?”
姜四嫂没对这么多人透露这一家人回到千石村定居的另一原因:石三梅在绣庄时常受到地皮流氓甚至恶霸的骚扰,家里日子因此一直过得不安稳。
正好家里两老想落叶归根回到胶东,石三梅和王璀璨感情非常好,又听说胶东老家这边有房有地,乡邻淳朴善良,就跟着来千石村了。
那挑事的媳妇今天算是吃足瘪了,红着脸认错:“我蠢,我关公面前耍大刀,璀璨弟媳妇和大伙儿恁都别笑话我。”
大伙都笑的哈哈的七嘴八舌安慰这媳妇:“璀璨媳妇不像记仇的人。往后咱大伙都对人家石三梅客气点,这可是咱千石村的高人。”
第二天,在刘厂长的邀请下,宋天秀和姜四嫂做通了石三梅的工作,于是被服厂多了位端庄秀美心灵手巧的技术指导,江南绣娘石三梅。
石三梅先给大家做了了一番缝衣示范,只见她纤指如飞、行针走线如蜂绕蝶舞,看的大家眼花缭乱。经过她的一番耐心指点,被服厂实行了各自负责一道工序的流水作业,仅有的四台旧缝纫机被安排专作最适合的那道流水工序,加速了缝制速度,大家的缝衣技术在石三梅的专业指点下也得到提高。
这批数量非常大的换季军衣提前完工,由千石村青壮年组成民夫队运送出山,交给了胶东军区后勤部。
被服厂和千石村因此受到胶东军区的表扬。胶东区委更是对千石村党组织和妇救会、农救会、民兵队进行了通报表扬。
